熱線:
化學是一門自然科學,是在分子和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、性質、結構和變化規律的學科。 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份高三化學知識點總結。 一起來看看吧。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。
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
中學化學實驗操作七大原則
1.“自下而上”原則。 以Cl2實驗室配制法為例,安裝發生裝置的順序為:放置鐵架→放置酒精燈→根據酒精燈位置固定鐵環→固定石棉網→固定圓形底部燒瓶。
2.“從左到右”的原則。 復雜器件的組裝應遵循從左到右的順序。 上述裝置的組裝順序為:發生裝置→集氣瓶→燒杯。
3、先“堵”后“定”的原則。 固定燒瓶前應將帶導管的塞子塞好,以免因用力不當造成燒瓶塞不嚴或固定后用力過猛損壞儀器。
4.“以實為本”的原則。 上例中,燒瓶中的試劑MnO2應在燒瓶固定前裝入,以免放入固體時損壞燒瓶。簡言之,固定前應將固體試劑加入相應的容器中。
5、“后加液”原則。 燒瓶固定后加入藥液。 如上例中燒瓶固定后,應在分液漏斗中緩慢加入濃鹽酸。
6、氣密性優先原則(裝藥口前)。
7、酒精燈最后點亮原則(所有設備安裝完畢后點亮酒精燈)。
溫度計在中學化學實驗中的使用
1.測量反應混合物的溫度:此類實驗需要測量反應混合物的準確溫度,因此,應將溫度計插入混合物中間。
① 測量物質的溶解度。
②實驗室乙烯生產。
2、測量蒸汽的溫度:這類實驗多用于測量物質的沸點。 由于液體沸騰時液體和蒸汽的溫度相同,因此只需測量蒸汽的溫度即可。
① 實驗室蒸餾石油。
②乙醇沸點的測定。
3、測量水浴溫度:對于這類實驗,往往只需保持反應物的溫度相對穩定,因此采用水浴加熱,將溫度計插入水浴中。
①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。
②苯的硝化反應。
氧化還原反應定律
氧化還原反應是一類非常重要的反應,是指元素價態在反應前后發生變化的化學反應,是一種電子在微觀上發生轉移或位移的反應。 氧化還原反應有很多規律,這里簡單總結一下。
1. 守恒定律
守恒定律是氧化還原反應最重要的定律。 在氧化還原反應中,元素的化合價必須隨著它的升高而降低,而電子必須在獲得時失去。 從整個氧化還原反應來看,價數增加的總數等于價數減少的總數,失去電子的總數等于獲得電子的總數。 此外,反應前后的原子數和物質質量也守恒。 守恒定律應用廣泛,常用于氧化還原反應的計算問題和方程的平衡問題。
2.價律
元素處于最高價,只具有氧化性,如濃硫酸中的硫為+6,只具有氧化性,不具有還原性; 元素最低,只還原,如硫化鈉中的硫為-2,只還原,不氧化; 元素處于中間價態,既有氧化性也有還原性,但主要呈現一種性質,如二氧化硫的硫為+4,介于-2和+6之間,氧化性和還原性同時存在,但還原性占主導地位。 大多數物質都含有多種元素,其性質反映了各種元素的合成,如H2S既具有氧化性(+1價氫元素表現出的特性)又具有還原性(-2價硫元素表現出的特性)元素)性質)。
3.難度法則
還原性強的物質更容易失去電子,但失去電子后又更難獲得電子; 具有強氧化性的物質更容易獲得電子,但獲得電子后更難失去電子。 這個規則可以判斷離子的氧化和還原。 比如Na的還原性很強,很容易失去電子變成Na+,而Na+的氧化性很弱,很難得到電子。
4.強弱定律
氧化性強的氧化劑與還原性強的還原劑反應,生成還原性弱的還原產物和氧化性弱的氧化產物。 該性質可用于判斷物質氧化或還原性質的強弱。 例如2HI+Br2=2HBr+I2,氧化物Br2的氧化性大于氧化產物I2。 還原劑 HI 的還原性大于還原產物 HBr 的還原性。
5.歧化法
同一物質分子中同一元素的同價態原子(或離子)發生電子轉移的氧化還原反應稱為歧化反應。 化合價轉換。 歧化反應是一種自氧化還原反應。 例如Cl2+H2O=HCl+HClO,氯氣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0,歧化為-1價氯和+1價氯。
6、回歸中心法則
(1)當同一元素之間發生不同價態的氧化還原反應時,產物的價態既不交換也不交錯。
(2)同一元素的相鄰價態之間不發生氧化還原反應; 當存在中間價態時,同一元素的高價態物質和低價態物質可能發生反應,如果沒有中間價態,則不能發生反應。 如濃硫酸不能與SO2反應。
(3) 同一元素的高價態被氧化為低價態時,所遵循的規律可以簡單概括為:高到高,低到低,可以回到中間,不能交叉.
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
一、化學結構
1.半徑
① 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半徑從左下角到右上角遞減(稀有氣體除外)。
② 離子半徑從上到下增大,金屬離子和非金屬離子同周期從左到右減小,但非金屬離子半徑大于金屬離子。
③ 具有相同電子殼層結構的離子,質子數越大,半徑越小。
2. 化合價
① 一般金屬元素沒有負價,但有金屬形成的陰離子。
②除O和F外的非金屬元素,其正價最高,最高正價與最低負價的絕對值之和為8。
③變價金屬一般為鐵,變價非金屬一般為C、Cl、S、N、O。
④任何物質的各元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,可根據化合價正確寫出化學式(分子式),根據化學式判斷化合價。
3. 分子結構表示方法
① 是否為8電子穩定結構,主要看非金屬元素形成的共價鍵數目是否正確。 鹵素單鍵、氧雙鍵、氮三鍵、碳四鍵,硼之前的元素一般不能形成8電子穩定結構。
②掌握下列分子的空間結構:CO2、H2O、NH3、CH4、C2H4、C2H2、C6H6、P4。
4.鍵的極性與分子的極性
① 掌握化學鍵、離子鍵、共價鍵、極性共價鍵、非極性共價鍵、分子間力和氫鍵的概念。
② 掌握四種晶體、化學鍵和范德華力的關系。
③ 掌握分子極性與共價鍵極性的關系。
④ 由兩個不同原子組成的分子一定是極性分子。
⑤ 常見的非極性分子:CO2、SO3、PCl3、CH4、CCl4、C2H4、C2H2、C6H6和大多數非金屬元素。
2. 基本概念
1.區分元素、同位素、原子、分子、離子、原子團、取代基的概念。 正確寫出常用元素的名稱、符號、離子符號,包括IA、IVA、VA、VIA、VIIA族、稀有氣體元素、1~20號元素、Zn、Fe、Cu、Hg、Ag、Pt、Au、 ETC。
2、分子不發生物理變化,原子不發生化學變化,而分子發生變化。 常見物理變化:蒸餾、分餾、火焰反應、膠體性質(丁達爾現象、電泳、膠體凝固、透析、布朗運動)、吸附、蛋白質鹽析、蒸發、分離、萃取分離、溶解除雜(酒精)溶解碘)等。
常見的化學變化:化合、分解、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、蛋白質變性、干餾、電解、金屬腐蝕、風化、硫化、鈍化、開裂、開裂、顯色反應、同素異形體相互轉化、堿脫脂、明礬水凈化、結晶水合物脫水、濃硫酸脫水等(注:膽汁明礬被濃硫酸脫水是化學變化,干燥氣體是物理變化)。
3、理解原子量(相對原子量)、分子量(相對分子質量)、摩爾質量、質量數的含義和關系。
4.純物質有固定的熔點和沸點。 混合冰水、H2和D2、水和重水、結晶水合物都是純物質。
混合物沒有固定的熔點和沸點,如玻璃、石油、鋁熱劑、溶液、懸浮液、乳液、膠體、高分子化合物、漂白粉、天然油、堿石灰、王水、同素異形體(O2和O3)、由同分異構體C5H12等組成的物質
【高三化學知識點匯總】相關文章:
一、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
2. 5個最新高中化學知識點及難點匯總
3.最新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與分享5篇
4.化學知識點總結PEP版
五、高考化學知識點總結
6.高三化學教學總結
7.高中化學教學總結
八、高三化學月考總結